——新建路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工程施工侧记 发布时间:2025-06-16 17:09:15 来源:本站 阅读:55
新建路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,太原市政集团全力克服管线复杂与工期紧迫的双重挑战,科学统筹工期计划,优化配置施工资源,严把工程质量细节,加速推进项目建设,全力推进地下管网“焕新”。截至目前,该工程已完成钢板桩支护4810米,三轴水泥搅拌桩支护579米,雨污水沟槽开挖616米,降水井74座。
全面发力 高效推进管线作业
由于此次新建路改造涉及多种地下管线施工,布局错综复杂且需交叉作业,集团公司通过探地雷达扫描、人工探坑验证及产权单位联合交底,精准掌握管线分布信息,利用半幅封闭施工等方式推进工程建设。施工中,旱西关街口因“时间紧、任务重、场地小、管线密”成为全线施工的关键节点,在不足8米宽的作业沟槽内完成管道精准导改工作,既要在保障旧管线正常使用的前提下,同步开展新建雨水方涵、污水管线敷设,又需对电力与国防通讯等重要管线实施严格保护措施,施工空间极为受限,对施工技术与组织协调能力都提出了极高要求。面对旱西关街口7月中旬必须完工的硬性要求,项目部采用“分区分段、昼夜攻坚”模式,划分多个作业区域,同步展开多个工作面施工,精准规划各项工序施工顺序与节点衔接,最大限度减少相互干扰,确保工程推进流畅有序;精准配置人材机,全力保证关键节点资源充足,实现施工资源高效利用;组织施工人员三班倒,实施24小时不间断作业,争分夺秒推进工程建设。同时,在府西街口与北大街口的施工中,现状电力、热力拖管对过路管线形成阻碍,项目部提早规划,第一时间对接业主及管线单位,及时组织迁改,以高效协同保障工程建设如期推进。
精工细作 筑牢工程质量基石
该工程位于中心城区,周边重点单位、老旧建筑密集,且土质松软、地下水位高,基坑支护与降水成为保障工程质量的重点。施工前,项目部针对深基坑作业的高风险性,详细摸排周边地下管线和邻近建筑,结合现场环境与地质条件,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,采用钢板桩+型钢支撑的基坑支护体系,确保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。基坑支护施工按照桩号分段设计原则有序推进,施工人员严格确保钢板桩笔直、整根打入,逐根查验锁口,并利用测量设备实时监测,保证钢板桩倾斜度不超1%。在K2+301至K3+151段雨水方涵施工中,项目部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+型钢支撑的支护方式,借助BIM技术对桩位进行精确定位,并运用智能监测设备对桩体垂直度及水泥浆注入量进行实时监控,严格控制搅拌速度与提升速率,确保搅拌均匀性。针对地下水位高的情况,基坑降水作业采用管井降水法与坑内明排法相结合的方式,依据设计管井位置和深度进行现场布置施工,并实时监测水位变化情况,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降水参数,保证基槽处于干燥、安全的施工环境。施工人员严格控制管线位置与高程,通过严密性试验、拉通试验等方式,确保雨水、污水管线及电力排管安装精准、连接紧密。
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工程,是畅通城市的“毛细血管”,一头连着发展,一头系着民生。太原市政集团全体参建人员将以更严标准、更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,全力打造地下管网改造标杆项目,切实为市民群众幸福感“加码”,为加快城市发展“助力”。